公共基础部

公共基础部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系部之窗-> 公共基础部-> 公共基础部动态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研是教师的成长梯。

为深植课堂教学改革沃土,淬炼教师专业内功,搭建校内语文教师共研共进的坚实桥梁,6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聚焦深度的“解剖一堂课”教研活动在1号教学楼汽车运用工程系2402班教室展开。公共基础部语文教研室精心策划,吸引了学校语文教师集聚一堂,共赴这场教学思想的盛宴。

“意象迷宫”巧解密,课堂活力竞绽放

 本次被“解剖”的课堂,由吴园成老师倾力呈现。她以“解密李商隐的意象迷宫——以《锦瑟》为例” 为主题,带来了一堂构思精巧、意蕴深厚的诗词赏析课。吴老师凭借精湛的教学技艺,将李商隐诗歌的朦胧之美与深邃情思层层剥开。课堂中,她循循善诱,妙语连珠,充分激活了汽车运用工程系学子们的思维火花。通过巧妙设问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核,于字里行间细品语言之精妙,在思辨探讨中感悟情感之幽微与思想之深邃,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古典诗词的瑰丽殿堂,展现了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活力。

深度“解剖”见真章,思维碰撞启新思

区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本次活动核心在于“解剖”。所有参与教师全程凝神倾听,细致记录,不仅领略了执教者的风采,更以“解剖者”的视角审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后的研讨环节摒弃了泛泛而谈,直击教学核心要害:

目标精准度:课堂预设目标的设定是否精准?实际达成度如何?

能力生长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点是否清晰可见、有效落实?

思维深广度:课堂中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发展的策略运用与效果如何?

资源生成力:教师对课堂即时生成性资源的敏锐捕捉与高效利用能力如何?

   教师们在高度肯定吴老师教学设计亮点(如“意象迷宫”的独特切入点、情境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的同时,更围绕上述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交流中,既有先进教学理念的交融碰撞,又有具体操作策略的细致推敲。思想的交锋,智慧的共享,真正实现了“听”有所获,“评”有所得,“议”有所悟的深度教研目标,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智慧。

此次活动是教师相互学习、深度交流的高效平台,更是推动专业成长、提升课堂实效的有力举措,彰显了语文教研室深耕课堂的决心。

未来,公共基础部将持续深化此类聚焦问题、注重实效的教研活动,创新形式拓展深度,引领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精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坚实的学科力量!

 

供稿:公共基础部

拟稿:杨柳 

初审:王际清

审核: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