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系

电子信息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系部之窗-> 电子信息系-> 电子信息系动态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电子信息系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202312


一、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专业代码710101

二、入学要求

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三年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电子与信息大类71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专业代码710101

通讯系统设备制造C3921

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3969

2-02-11-05 电子仪器与测量工程技术人员

2-02-11-02 电子元器件工程技术人员

电子测量技术、光电器件制造技术

电子装联工

智能终端产品调试与维修、电工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面向光电器件制造调试等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根据我省技能高考政策,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养、知识和能力: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计算机知识;

2)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相关知识,理解本专业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

3)掌握必要的电子工艺、电子产品检验知识;

4)熟悉基本电路识图所需的基础知识,熟记基本电路图;

5)掌握电子产品营销与一般性维护相关知识;

6)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中所用到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7)熟悉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

3.能力

() 通用能力

1.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沟通能力。

3.具有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具有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专业技术技能 

1.具备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保管能力;

2.具备操作一般性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的能力及常用设备常规保养的能力;

3.具备对电子整机进行装配、调试与检验的能力;

4.具备识读光电器件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

5.技能高考班具备考纲对技能考试的要求;就业班具备光电设备制造技术技能要求。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里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物理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课程标准》开设,主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踏上新征程 共圆中国梦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6

2

思政课(心里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课程标准》开设,主要内容有时代导航 生涯筑梦,认识自我 健康成长,立足专业 谋划发展,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学会学习 终身受益,规划生涯 放飞理想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学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

36

3

思政课(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课程标准》开设,主要内容有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

36

4

思政课(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课程标准》开设,主要内容有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等内容,使学生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增强法律意识,成长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180/252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初步等数学基础知识。

144/216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包括语音项目、交际功能项目、话题项目、语法项目、词汇项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为适应未来多样化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144/180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72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与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各项目竞赛规则)和体育实践(田径、球类、棋类、基本体操、武术、体育舞蹈),培养学生提高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80

10

公共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开设,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 音乐教学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美术教学通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36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为中国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拓展模块为世界历史,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模块化历史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72

12

物理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标准》开设,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36

13

劳动教育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180

(二)专业课程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掌握与、或、非逻辑关系的定义、真值表、逻辑表达式;熟悉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掌握TTL集成门电路和CMOS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及特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加法器、编码器和译码器的逻辑功能设计硬件电路;掌握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特点;掌握基本触发器、同步触发器和主从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工作分析;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熟悉集成555定时器组成及原理;掌握施密特触发器的分析方法;

32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掌握PN结的特性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掌握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掌握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熟练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结构特点、组成、电压传输特性;能够判断反馈电路,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掌握电容滤波电路和电感滤波电路。

68

3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方式; 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特点。了解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特点和负载作星形连接及三角形连接的电路特点;能阅读一般电路图,能对电路进行分析与计算,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阻、电容及电感原件,会正确使用测试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测试。

180

4

电子电路测量

了解测量的原理、方法和误差;会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了解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示波器的种类和结构,熟悉上述仪器仪表的功能和基本原理,能熟练使用上述仪器仪表对电路参数进行测试;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72

5

电子CAD

了解电子线路板设计软件的种类和功能特点,熟悉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界面及基本命令;会绘制典型电路原理图;了解典型电路进行仿真、测试的方法;熟悉元器件库,并能制作与修改元器件;会绘制PCB图。

108

6

光电转换与

检测技术

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和光电效应;了解光电转换原理;了解光电检测器件的原理、分类、性能参数指标及其应用选择,掌握发光与耦合器件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参数指标及其应用选择;了解光电检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了解光电信号的数据采集方法以及与机接口进行数据处理方法

108

7

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

了解常用电机类型及工作原理,理解电器控制元件的结构拆装与安装接线原理,掌握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能识读电气原理图,了解PLC工业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

108

8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了解单片机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能编写、调试简单应用程序;了解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了解仿真软件的功能特点,能绘制基本单片机电路;能对电路进行仿真、测试;能制作和调试实用单片机控制电路。

108

2.专业(技能)方向课

1)专业技能方向1——技能高考方向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技能高考专业理论

熟练掌握技能高考要求的电工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电路维修基础理论知识,做好技能高考题库的强化训练。

216

2

技能高考专业技能

数量掌握技能高考要求的电器控制电路的安装、电子技能操作、电工测量和照明电路安装等技能操作训练。

576

1)专业技能方向2——光电器件制造技术(就业方向)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表面贴装技术

了解表面贴装技术的概念、特点、作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工艺流程;掌握表面贴装技术元器件的型号与规格并会识别;掌握焊锡膏和印刷技术;掌握贴片机的分类、结构、技术参数,贴装过程;了解丝网印刷机、贴片机、再流焊机等设备;了解回流焊工艺流程。

72

2

光电器件技术及应用

了解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发展;认识常见的半导体光电器件;掌握常见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类型、结构及应用;能使用仪表测试常见半导体发光器件;能组装、调试、安装、运行和维护 LED 显示屏。

108

3

专业技能实训

掌握电子装联工(四级)职业资格所要求或达到电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288

七、 学时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为28学时,就业方向班的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 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为0.5年(6个月),采用工学交替或分段式形式组织实施,3年总学时数为3528学时,必修课为3276学时,占比约为91%,选修课为288学时,占比约为9%,公共课为1296学时,占比约为1/3,专业课为2268学时,占比约为2/3,按照18学时则算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为196学分。;升学班3年总学时数为3312学时,必修课为3024学时,占比约为92%,选修课为288学时,占比约为8%,公共课为1476学时,占比约为44%,专业课为1872学时,占比约为56%;按照18学时则算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为184学分。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课(必修)

思政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6

2

心里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6

2

哲学与人生

2

36

2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36

2

语文

10/14

180/252

2

2

2

2

2

4

数学

8/12

144/216

2

2

2

2

4

英语

8/10

144/180

2

2

2

2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72

4

体育与健康

10

180

2

2

2

2

2

公共艺术

2

36

2

历史

4

72

2

2

物理

2

36

2

劳动教育

10

180

2

2

2

2

2

必修课小计

66/76

1188/1368

公共基础课(选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72

职业素养

2

36

公共基础课小计

72/82

1296/1476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专业课

专业课核心(必修)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4

32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

68

4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10

180

6

4

电子电路测量

4

72

4

电子CAD

6

108

6

光电转换与

检测技术

6

108

6

电机及电器控制技术

6

108

6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6

108

6

小计

48

864

专业课(选修)

安全教育

4

72

物联网技术基础

2

36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

2

36

企业生产管理

2

36

专业课小计

58

1044

专业技能课

技能高考方向

技能高考专业理论

12

216

4

8

技能高考专业技能

32

576

4

4

6

4

4

10

小计

44

792

光电产品制造技术方向

表面贴装技术

4

72

4

光电器件技术及应用

6

108

6

专业技能实训

16

288

4

4

4

4

小计

26

468

顶岗实习

40

720

专业技能课小计

104/126

1872/2268

合计

196/184

3528/3312

28

28

28

28

28

28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教学团队是建立优秀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力组织形式,是培养骨干教师的有力平台。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其人员结构见下表: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专业教师

企业专家与能工巧匠

企业指导教师

1

5

8

1

2

1、教学团队概况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课教师17人,本专业在校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20:1其中省级优秀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共3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 14人,兼职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1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0.5%

2、教学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教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教学团队带头人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

3)教师能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所任课程的学习内容,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合理设计学习情境。

4)教师应熟悉本学科的新技术和相关课程改革趋势,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5)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6)教师开发相应课程的优质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建设课程网站。

3、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要求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师应具有:熟练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电、数电、单片机等课程的基本知识;熟悉各实验实训工作台及实训模块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等;

生产性实训指导教师应具备: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流程、组织形式;能够对生产环节进行分解;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4、兼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兼职教师由企业推荐,然后通过学校、系部两级选拔考核合格,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有多年在一线工作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

5、教学团队后期建设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我们通过定期派专业教师下厂锻炼、外出培训、邀请名师讲学、教师结对互助等措施,提高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式,以骨干教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精品课程建设和学生技能大赛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教学设施

1、实训实习设施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组成,已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方案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建有湖北省一流的电工电子实训中心,共包含十一个先进的一体化实训室,分别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训室2个,电工电子实训室2个,电工电子测量实训室1个,单片机实训室1个,物联网实训室1个,照明电路安装实训室1个,低压控制电器安装实训室1个,传感器实训室1个, PLC可编程控制实训室1个。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实训室主要设备型号及数量

实训内容

备注

1

电工电子实训室

天煌THETDD-1型电工电子实训装置40套, 电工电子实验实训挂箱40套;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工基础实验;电力拖动实验

2

照明电路安装实训室

照明电路考核网孔板50块,单相电能表50块,三相电能表50块;照明电路其他器材50套。

单相照明电路实训;三相照明电路实训;技能高考考核实训;

3

电气控制安装实训室

亚龙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考核装置13套;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考核仿真软件1套;

照明电路实训;交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实训;

4

PLC实训室

西门子S7-200Smart 可编程控制实训考核装置 16套,实验实训挂箱12个;

PLC认知实训;PLC仿真实训;

5

传感器实训室

天煌传感器实训装置16套,传感器仿真实训软件1套;

传感器技能实训;传感器应用实训;

6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训室

亚龙YL135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训考核装置40套,亚龙数字示波器40套,亚龙数字频率计40套;291创新实训模块40套;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训;模块电路搭建实验;电子技能竞赛实训;

7

电子测量实训室

GOS620双踪示波器40套,DF01函数信号发生器40套,QCG20毫伏表40套;数字万用表40套;

电子电路参数测量;电子元器件测量;

8

单片机实训室

亚龙YL236单片机实训考核装置12套,机器手12套;

单片机实验实训;单片机应用开发实训;

9

物联网实训室

新大陆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实训平台5套,ALOT在线工程实训平台1套;

物联网综合实训,1+X物联网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证实训;

2)校外实训基地

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方面做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现已与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和信光电等各光电企业集团建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咸宁建有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咸宁)、和信光电两个校外产业学院和教师实践流动站,建有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咸宁)、和信光电、咸宁光宝科技、喜马拉雅光电四个校外实训基地。

2、信息化教学设施

建有功能完善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语音云教室、互动教室等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的教学场所。

(三)教学资源

1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高质量教材,或者选用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2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3初步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进而建立全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优化完善。

4丰富图书馆专业工具书及专业藏书量,藏书量达到专业教学需求。

(四)教学方法

注重“思技并重、人人发展”,全面培养学生。教学质量以学生的成长、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教学评价

1、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 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为促进学生平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评价模式多元化,成绩评定方式如下:

3、 采用过程考评(平时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按百分制考核。由过程考核成绩(60%)、终结性考核成绩(40%)组成。其中过程考评(平时考核)由学生自评、团队互评、任课教师(包括工学结合指导师傅)评价,内容包括平时学习态度、平时作业、现场教学和工学结合总结、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以及产品质量等;终结性考核按照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执行。

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考虑实施目标成绩评定,即给出成绩评定标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选择,教师按照学生选择的成绩进行成绩的考核(通过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等方面来考察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给出综合评定)。

(六)质量管理

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以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行业规范为实际的教学管理要求,明确教学管理和教学动作的具体要求,强化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辅导、阶段测查过程管理要求,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习惯。学期初检查授课教师的教案、授课计划和授课手册;期中跟踪检查是否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其教学方案实施,负责教学的负责人每星期进班听课,组织听评课活动;每月组织教学质量测评,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师听评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结合系教务科的教学评价反馈,定期开展教学诊改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70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